估计很多人看过了“15秒接触被传染”的新闻。
说宁波江北区2月4日确诊的一个病例,确诊前14天内没有任何异常接触史,直到最后发现1月23日早上和另一个确诊病人在同一个摊位前有过15秒的近距离共同驻留,同时发现两个人均未戴口罩。
报道这件事的新闻主要在说两件事:一是说15秒可以完成感染很吓人,二是强调说是因为没戴口罩。很多人来问我是怎么看的,下面是我的看法。
一、这个病人是在这15秒内感染的吗?
流行病调查的可靠性,很大程度依赖于患者的记忆回顾。
一个人在14天内接触过的人可以非常多,要年轻人把过去14天内做过的事都回忆起来都很难,更别说记住所有接触过的人。
这个患者56岁,在23、24两天还是频繁外出的
要他把这14天内的接触过的人都回忆起来,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所以调查说“没有异常接触”,不等于真的没有,而且病人还可能因为其它原因不说真相。还有深圳最近的一个案例,也说没有异常接触,后面才调查出说去过武汉。那也肯定不是的,如果太过密切的接触,比如接吻,比如脸对脸的喃喃细语然后冷不丁打个喷嚏,当然也是有可能,在比如一个人刚咳嗽用手捂了口鼻,然后跟另外一个人握手,另外一个人握完手揉了眼睛抠了鼻孔。但从这个两个人的年龄来看,这种可能性显然很小。
那有没有可能两个人就是一起站在摊前看了15秒,然后就被感染了呢?我不会担心这样问题,如果这样都会被感染,那这个患者在上一趟街要跟多少人有过15秒?那得感染多少人?这个病要是传染性这么强,现在全国的病例数肯定也远不止现在的数量了。对每个病例做流行病调查,把感染方式调查清楚,这样有利于感染源和被潜在被感染者都找出来,然后做相应的隔离,这是很正确的做法,也是控制疫情的关键。但是,想调查清楚,不等于一定能调查清楚,尤其是武汉这样的城市,这个工作就非常困难了,因为整个城市的发病率都那么高了,你所排除掉的人,可能过几天就发病了,而且可能他的接触者中可能很多人都发病了,而且可能来自不同的传染源,要梳理出一个清晰的感染路径几乎不可能。湖北以外的地区,由于病例相对少,目前还是有资源可以去做非常细致的调查,但依然可能遇到调查不清楚的案例,在调查不清楚的情况下,我们会很容易把发现的任何蛛丝马迹呈现出来,这样做也没有错,但我们需要对这些线索有正确的解读:不要把发现的线索,不管可能性多大,就断定为这个案例的感染的真相,然后给大家增加焦虑。这个案例通报的时候特别强调了两个人当时没有戴口罩,最后给大家的建议也是特别强调:一定要戴口罩,微博上很多人也把这个案例归因为没有戴口罩。这个归因的方法,其实类似于:有人相信喝鸡汤能治感冒,然后喝了鸡汤,7天后感冒好了,就认为是鸡汤治好了感冒一样。一个感染病人被调查发现没有戴口罩,就认为是因为没戴口罩,那是不是另外一个人戴了口罩,也发生了感染,就可以直接断定戴口罩没有作用呢?比如日本就有个司机,接待了来自中国的游客,他也戴了口罩,最后还是被感染了,我们是不是可以就此说戴口罩没用呢?事实上,武汉早就下了全城戴口罩的命令了,现在在武汉还能找到几个不戴口罩的人吗,如果口罩那么有用,就不会有那么多新发案例了。关于口罩我已经说得够多了,我也不想多讲了,但希望大家在任何时候都应该记住的是:不要根据例子去做简单的因果推断。当你相信一个东西有用的时候,你会不自主的把符合自己认知的事情当成佐证。我们依然要综合大的规律去看,不可否认的是,这个病毒的传染性是很强的,现在确诊病例已经直逼3万了,已经远远超过了当年SARS的8千多例了。但目前追踪调查的案例,主要还是发生有密切接触者之间,尤其是家庭内。比如深圳目前的确诊病例三百多例,基本还是湖北输入的病例,以及和输入病例有密切接触的人,散发的没有找到传染源的病例也有,但极少。对于这些传染源不明,或者传播方式比较罕见的案例,我们可以保持一定的警示,比如是否有没有调查清楚的原因,是否有发生变异等,这些应该是专业人员去分析调查的事。对我们普通民众来说,依然还是遵循世界卫生组织这些比较权威医学机构的防护意见去做就好,而不需要去做过度的解读以增加自己不必要的恐慌。